渭南时讯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渭南时讯 - 传播最具价值的资讯!

文字的嚼悟--- 巴漠

更新时间:2023-07-16 22:04:35点击:

       昔年舞文弄墨的笔杆子岁月,不时映在记忆的镜面,让我回念,耕牛般反刍,总能嚼出五味杂陈的感慨,却只道:怎一个悟字了得!
       去年以来,约大半年光景,在市二黄编完一套三本的文化丛书,后又为几个地方讲过公文写作,也看改过一些文字材料,总让我觉得,现在文字总给人以气势夺人之嫌,在细节乃至文字精运方面却差强人意。“踔厉奋发”、“众志成城”等竟相拥挤在文稿,见出“雄纠纠”模样,不乏“排山倒海”之“胜概”。仿佛成语类的四字句运用,真如当年中世纪的欧洲骑士般,虚浮无处不在,多赖一时兴头,不由与八股文的装腔做作联结一处,而且如胶似漆。这众多炙热的四字句,偶偶火涌,真要烫伤湮没人了,背后的由头与那网络不无关系,想想我们那时简朴得只有剪贴报纸唯一选项,还得时时学研消化,那能品享如今之粘帖拼凑便餐乃至快餐。
       那个年月的慢嚼细味,真让人对每个词语、概念,文章的间架结枸,还有平实自在的文风,理解得透彻,真如故人般熟知相契。用起它们,确像土木匠人,沙沙珍重,砖砖有度,木梁深构,筋骨清爽,虽无外在的咄咄逼迫,但内里朴讷实在,多出散文样的舒畅品味,让人看听后,脑子不只挂上点什么,连灵魂仿若都在触动。
       在讲课中,发现一个现象,即使那些常用且人人耳熟能详,信手拿来的词语,你若真现场提问,还真出现为数不少的“丈二和尚”,让人啼笑皆非。譬如现在几乎全民用到的“踔厉奋发”,“奋发”其意外露,不用说都知道,但那“踔厉”却似乎总与人开玩笑,捉迷藏,几乎问及的人皆摸着后脑勺,脸红至脖根,含混吞吐,语焉不详,不能答出,的确匪夷所思。也许我惯于咬文嚼字,但要真用这词语,就必明其含义,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不然用它做甚?倘以其昏昏,示人昭昭,那就更不对了。说心里话,县委办那段咬文嚼字的日子,正是因了那种对每个字义不放过的精神,才有了运用上的自信裕如,益延至今,让人感念不尽焉。
       汪曾祺说,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想,不只小说,就是有一定规范格式的行政公文,也概莫能外,尤其调研与讲话,更与语言情同手足,若用得妥帖传神,还真能化腐朽为神奇,不失为一种享受了。事实上,现今许多文章入了程式化窠臼,看似汪洋恣肆,纵横捭阖,实则无病呻吟,障人眼目,如行文中讲对称的标题党,求上口的气派党,无不有这样的嫌疑,表面看是语句架构的事,实质上还是文字上的问题。
       文字确如盖楼的砖沙,用得严密谨慎,这楼绝对是高质量的,甚至经得起地震与战争。网上近传乌克兰那座虽被导弹袭击,破烂不堪,面目全非,仍坚挺不倒的“楼坚强”,剖露的砖沙仍抱得密切,倘把文字凝炼得如此富有密度与张力,其文质还真会如这楼,经得住考验,成了难得的“文坚强”。因而,愚以为,任何时候,只要把文字功底做得扎实,不乱使滥用,文章自会默然“挺胸拔背”,引住人的眼,攫住了人的心。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文章除了陶醉于成语,四字句外,还多了骈体习气,甚或领导讲话类,只突出强调个人风格的同时,连那用字遣词,语言通顺也不管不顾,真成了“四不像”,乃至民间茶余饭后的闲言笑柄了。这会场实质也是文化传播之地,切莫小觑,何况高手在民间,还真有那文化之人用心在听,故而须谨饬,莫作那失“文准”之事。至若那先进事迹材料,写得千人一面,语句花团锦簇,内里却多抽象,只见概括,闻到那人之声,难见其人之事,还有那实在之迹,“大公无私”、“刚正不阿”之属“辈出”。连带影响许多文史资料,写那些古人,也多出鉴定性语言,如写王翦、李因笃等先贤,虽没用“该同志”,但那格局与事为,完全无了时代局限,好像穿越过去的布尔什维克,语言评述甚至比现代的布尔什维克还要布尔什维克,还真写“往”过“正”矣!
       至有人说,写这些东西又不是做散文,何必那么严律?我想斯人尚知散文,还算不错,但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个绝无写散文的水平,要真有,那写出的文字材料绝对非流俗所比了。记得县委办时,县委有个叫做成江海的副书记,写的文字材料就有散文化的语言底子,且颇为深厚,论述多娓言,语句组合严丝合缝,如水流其上,读之隽永清爽,难见陈词滥调,还引人入胜。
       我常想,如果领导讲话真如讲故事就有人爱听了,写文章确如散文,更能吸引人,让人受到熏染,毛伟人是这方面的绝对高手,无人能出其右。单那《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的故事性,连老百姓都听得懂,就连毛选上小至电报,大到调研,都有散文化的影子,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等哲语妙珠,甚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懒婆娘的裹脚”等俚语,“庆父未死,鲁难未已”等典故,用得出神如人,灵活自如,还真让人折服,连台湾狂人李敖服着他的文章。你果真做到了这样,以至活学活用,你的文章决不俗气,也会同样让人爱不释手。
       好的文章,还得咬文嚼字,且如沈从文那样苛严,虽然近乎无情,却可得持久精进,守得住自身价值。作为一个曾做过县委办副主任,分管综合材料的老秘书,要我道出肺腑之言,那就是写好文字材料,务须多积累,多思考,多动手,不放过每一天,在不断的咬文嚼字中日积月累,就有所收获,亦必益于人生。
       由这咬文嚼字,我联想到了作家王跃文,这个曾经做过领导秘书的人,曾写过机关文字材料写作的三流状态,我也在多次讲课中提及,虽不无调侃,确给人启发。一流的文章,是反“八股文”。那需要才华与气魄,宏论文思,只有毛泽东那样的政治家、文学家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二流的文章,是“八股文”。任何一件事,一项工作,都要高瞻远瞩把握,所谓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动,抓住重点,突出关键,条块结合,搞好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八个方面,八面出击,八股成文,正是领导所要的气度和视野。三流的文章,是“准八股文”。由于经验不足,认识不够,才智浅薄,虽然八个方面写到了,但经常出现文章缺乏整体布局,主题细如游细,观点顾此失彼,各方面很不满意。
       无论怎样去分,剔除其中讽刺戏谑自嘲因素,我想“八股文”化只是一种束缚,乃至窒息,终归不好,倘连八股也不如,即该是怎样的没落与无能?!如此咬文㬭字,还多了考量,确需择其优者而从之,在字句洗炼,架构凝炼,成文精炼上下功夫,时时向毛伟人学习,将广积博学作基础,必会成就别样的自己,于时日中也不空落。当然这是要耐住寂寞的,还要不合群,但做着自我,固守本色,何乐而不为呢?
       爬格子,在文字中还深味出了狐独不怠,大抵也算一种深嚼痴悟吧!
文字的嚼悟--- 巴漠(图1)
        作者简介:巴漠,嗜读写作者,文学学士,渭南市二黄水文化顾问,曾在省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散文、小说近百篇,出版作品二百万字,著有诗文集《驼铃声声》,文论集《跋涉集》,散文集《水怡》,长篇小说《火山口》(陕西传媒网连载)、《黑石村往事》,小说《白马道》获中华文学星光大道、《今古传奇》第二届全国优秀小说奖,获2022年度网络“最佳诗词奖”、《华文月刊》最佳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