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时讯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渭南时讯 - 传播最具价值的资讯!

刘由国和他的“龙须寿”

更新时间:2020-02-15 10:53:54点击:

psb

       第一次看见由国先生写的书法“龙须寿”,是在北京一位90岁知名老学者的生日宴会上。

       那天应邀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大都是京城文学、书画界的风云人物。凭心而论,在这精英云集的人群中,由国先生算不上那么耀眼风光,除了少数几位熟识人外,没有多少人注意他。

       文人祝寿,免不了要向老寿星敬献书画作品。许多人都拿出了自己的经典之作,献给老人家。

       由国先生那天也拿去了一幅自己的写一副寿字书法作品。说实在的,在敬献书画的人群中,写寿字的人很多。大伙儿看的多了,觉得好像写的都差不多,所以由国献寿时,一开始大家也就没有太在意。

       然而,当由国先生把他写的寿字展开的时候,全场人眼前一亮,立即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这幅寿字是用红色洒金宣纸写就,龙飞凤舞、洒脱灵动的草书寿字,足足有两米多长,很是显眼,很是惊艳。

       由国先生把书法献给老寿星,又展示给在座的全体宾朋观看。他十分儿谦卑的说:今天来都是名家大家,我不敢说我的字写得好,我只问大家这个字写的长不长?

       两米多啊!大家伙儿齐声回答说:长。

       先生又问了一句:长不长?

       大家伙儿这才好像领会了先生的用意,一致齐声回答:长——!长——!长——!声音在这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久久回荡。老寿星显然也理解了由国先生的用意,笑得合不上嘴。

       先生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个寿字,比不上前边老师们写得好。但是有特点,有内容,特别是最后一笔写的很长、很奇特,像东海龙王的胡须一样,所以叫“龙须寿”。我祝老寿星像东老海龙王一样长寿无疆。……

       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刘由国先生书法“龙须寿”的情景,他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让我对先生的“龙须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此我曾经向先生专门请教过,又在不同的场合,观摩过先生书写“龙须寿”的风采,只见他饱蘸浓墨,气运丹田,欣然落笔,一气呵成。不出十分钟,一副气韵生动,笔墨流畅的“龙须寿”便跃然纸上。

psb1

       先生说:虽然说像龙须,但“龙须寿”归根结底是书法,不是画,必须遵循书法的法则法度。而所谓的龙须,其实就是书法上枯笔飞白的巧妙运用,是熟练掌握笔法墨法的基础上而自然形成的,不是故意画出来的。

       现在,时不时的见到有些书法作品,写佛字,在上边画一个观音佛形,写马字,画一个马头马蹄等等,真有点不伦不类。许多年前,流传一种写“猴头寿”的,开始也许是不经意间把寿字的头部写得有点儿像猴子的脸,应该是很有创意的一种书法形式,可是后来模仿的人多了,越来越演变得像是画猴,脱离了书法的范畴。

psb2

       我们的“龙须寿”,必须定义为书法,用书法的理念去思考,用书法的技法去创作,也要用书法的标准去欣赏和考量。

       听了由国先生的介绍,我还认真的观看和仔细研究他的“龙须寿”。如果说在寿宴上和观摩现场看到的都是的都是一些表层现象的话,那么认真的研究就会发现它确实包含着极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和丰富的文化元素。

       书法就是讲究个结体和运笔。由国先生书写的“龙须寿”,虽然是草书,但是结体很严谨,能看出他是从传统的书法中走过来的。他的入笔行笔,提案顿挫,干湿浓淡,一笔一划,看似轻松挥洒,实则严谨规范。特别是最后一笔,说是像龙须,其实那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从本质上说,那是由国先生把书法中枯笔渴墨的技法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表现。

psb3

       书法就是讲究个章法。这跟画画的构图有异曲同工之美。一般来说,写字数比较多的作品,章法构成相对比较容易摆置。而字数比较少的,特别是一个字的书法,要在章法上有大的对比变化,形成合理的布局,就比较难了。而“龙须寿”就一个字,而且是草书,笔画相对要少,要形成有聚散,有虚实,有开合,有对比,有干湿浓淡等等变化,确实很难。然而观看由国生书的“龙须寿”,聚散有秩,对比强烈,章法严谨,气韵流畅。上部浓墨重笔,力透纸背,像是太岳高耸,松柏挺拔。下部轻松洒脱,顺畅飘逸。像一缕龙须垂下,又像一片祥云飘过,徒然增添了几分仙风道骨之美。而在下部轻虚干枯的笔画两侧,先生用重墨湿笔写下小款,使画面找回了平衡,稳妥而圆满。简直绝了!

        书法讲究个融会贯通和个性特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自己的风格。现在练书法的人很多,临帖是基本功,临的像字贴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要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特色则是更难。由国先生长期临习古帖,又拜书法大师胡旻、翟润书为师,虚心求教,深得大师真传。“龙须寿”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出了翟大师的稚拙老辣和胡大师的流畅洒脱的自然融合,也有篆隶的元素,更出几分新意。

        继承和创新是所有艺术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没有继承是空中楼阁。失去了创新,也只会千人一面。只有在博览群书,融会贯通,长期苦练的基础上,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有传统功力,又有时代特征,个性明显的作品。一叶知秋,一个“龙须寿”,就能显示出 由国先生在这一方面走出的坚实的步伐。

       当然了,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由国先生无论在绘画,还是在书法方面,还会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广阔的搏击驰骋空间。 仅就“龙须寿”而言,目前形式还是显得单一一些,收笔处也略显欠缺。相信由国先生还会赋予“龙须寿”更多,更美,更有意境的书法形式,把这独一无二的“龙须寿”打造成为更有文化内涵,更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驰名品牌。 (唐嘉崇)